Friday, August 29, 2014

穆松古千仁波切簡介 @ Mugsang Kuchen Rinpoche



法王子穆松古千仁波切簡介∼

天法伏藏大師明珠多傑化身

 "Mug" means sluggish and "Sang" means clear. Thus "Mugsang" means to clear oneself from sluggishness.


雪域佛教的发展中,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国王、堪布寂护的贡献巨大,恩德无与伦比。孟松圣地,是莲师亲临加持的地方,也是康巴二十五圣地之事业圣地,莲师二十五弟子中的玛仁千、努松杰、毗卢遮那、沃巴企杰多吉、阿多衮秋坚参、衮秋夏伽森格、赛洛.登巴嘉参等大成就者均在此修持过。莲师在孟松圣地降服恶魔后,将部分岩取伏藏埋藏于此,并授记于未来因缘成熟时,将有大成就者出现,取出宝藏。

多年后,因众生善业与功德成熟,宁玛巴白玉传承祖师之明珠多杰仁波切在西康昌都地区降生,并由伟大的金刚持明·噶玛恰美仁波切予以认证。噶玛恰美仁波切将年幼的明珠多杰带在身边,传授他基础佛法至甚深大圆满教法。待另一位大成就者仁增·昆桑谢拉前往西藏拉萨,途径昌都时,噶玛恰美仁波切对昆桑谢拉言:“汝勿用前往西藏拉萨,可携小祖古(活佛)一同前往圣地孟松处开取伏藏,对佛教事业贡献更巨。”

昆桑谢拉尊者携同明珠多杰抵达孟松圣地后,众多天龙八部、勇父、空行、人与非人等均向坐于磐石之上的明珠多杰仁波切顶礼,此处的石头上至今仍留有人与非人的足迹,清晰可见。明珠多杰仁波切幼年时经常示现各种神通,他曾以羊奶书写六字大明咒、莲师心咒于金沙江旁的岩石上,石头上至今仍留有白色的字迹。明珠多杰仁波切于闭关中,得知众生常受龙王伤害而患麻疯病、皮肤病之苦,降服龙王后,仁波切建造了一座龙王舍利塔,这一珍贵的宝塔至今仍是无数藏人祈祷治病的殊胜依怙,凡生病之众生,经绕塔祈祷后,皆能不药而愈,甚为灵验。

在众多的伏藏法中,宁玛巴白玉传承天法尤为殊胜,此乃明珠多杰仁波切在净观中亲见原始法身佛——普贤王如来,以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持续多日亲自为明珠多杰仁波切灌顶传授,再由明珠多杰仁波切授予昆桑谢拉汇编整理,数量之多,连骡子都快驮不动。孟松圣地,即是明珠多杰仁波切开启天法意伏藏的地方。后来,仁增·昆桑谢拉尊者建立白玉寺,成为白玉寺的第一任住持,明珠多杰仁波切预言,天法将由此宏扬至大海边际处。如今,不计其数的白玉中心在欧美等众多海外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可见,明珠多杰仁波切当初的预言已经实现。

之后,明珠多杰仁波切转世化身为尊贵的噶玛古钦法王,掌持和弘扬白玉传承法脉。第三世噶玛古钦法王邬金埵昂·却吉尼玛涅槃后,其身、语、意分别化现为第四世噶玛古钦法王噶玛厅曲宁波、顶果钦哲法王、孟松古千仁波切。

历代的噶玛古钦法王和贝诺法王互为师徒,第三世噶玛古钦法王于弟子第二世贝诺法王巴千都巴的梦中预言自己转世的家庭及环境。后由第五世佐钦法王佐钦·图丹确吉多杰仁波切寻获该转世灵童,其家庭及环境均与第二世贝诺法王之梦境吻合。第二世贝诺法王以十种方法予以认证,确定该转世灵童为上师第三世噶玛古钦法王的化身,此即为第一世孟松古千仁波切。

第一世孟松古千仁波切自幼天赋异禀,精通经律论三藏教法,显密圆融。所有本尊经其精进修持皆获成就,尤其殊胜的是在修持普巴金刚教法时,坛城中的普巴杵现普巴舞,此普巴杵至今仍供奉于孟松寺。孟松古千仁波切在孟松寺建寺、造塔、印经、供僧,对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后半生的事业早已被蒋扬钦哲仁波切授记:在西藏拉萨广弘佛法,并与敦珠法王互为师徒。果然,第一世孟松古千仁波切后来在敏珠林寺建寺庙、塑佛像、印经书,不分昼夜精进修持利益众生,待完成所有的佛行事业后,于公元1957年8月10日,在桑耶寺旁的龙钦巴(又名无垢光)尊者灵骨舍利塔前,以金刚跏趺坐示涅磐。第一世孟松古千仁波切涅槃后,孟松寺全体僧众以各种殊胜荟供、供养等祈请仁波切再度转世利益众生。

公元1974年4月10日,第二世孟松古千仁波切于各种吉祥征兆中诞生于印度北方,父亲名为“班巴多杰”,母亲名为“苏南央宗”。仁波切在其母亲怀胎六月时,即由依怙主敦珠法王和依怙主贝诺法王两位尊者共同认证为上一世孟松古千仁波切转世无疑。白玉传承第十一代法主、第三世贝诺法王历经各种障碍,排除万难后,终于在印度北方寻获孟松古千仁波切转世灵童。

年幼的孟松古千仁波切

第二世孟松古千仁波切于两岁时升座,四岁时即在顶果钦哲法王座下接受《大宝伏藏》灌顶,从多智钦法王前接受口传;五岁起,学习藏文的读写以及经续仪轨的诵修课程;渐次从第三世贝诺法王座前接受了宁玛巴《教传全集》灌顶、《天法伏藏》的前行,乃至气脉、大圆满的解脱引导以及热那林巴伏藏法和《大宝伏藏》等,另外也学习前世的解脱行传。从孩童时代起,第二世孟松古千仁波切依止贝诺法王获得了基础教法、扎龙及大圆满等殊胜完整教法。年轻时,第二世孟松古千仁波切入读白玉南卓林寺下属的“前译宁玛佛学院(雅久宁玛佛学院)”,闻思共通明处与不共内明教典。

孟松古千仁波切与根本上师贝诺法王

贝诺法王与三位心子:噶玛古钦法王、蒋康祖古仁波切、孟松古千仁波切

贝诺法王深知孟松古千仁波切宿世悲愿,曾预言仁波切将以传法和修持等方式令佛法广弘。

自贝诺法王示现涅槃后,孟松古千仁波切与蒋康祖古仁波切一起住持白玉南卓林寺,共同协助噶玛古钦法王管理白玉传承事务。孟松古千仁波切期许:“在此末法时期,我们应以护持、宏扬佛法为己任,为圆满根本上师心愿而努力。”




Monday, August 25, 2014

Where is the best Italian Afternoon Tea in Taipei ?


Toscana ~~~

LUCY --- A Super Film by Luc Besson

As most the reviews and critics of the film " LUCY" , staring Scarlett Johansson, and Morgan Freeman, were not very positive in the US,  I love this movie, and I praise this film's originality and its courage of exploring the infinite possibilities beyond the simple notion of God or Realism.   For there are several concepts that can be manifested in Buddhism's perception of realization and  liberation of our mind and soul . Although the Path and Method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e film .....

I am certain that this film will become more popular in Asi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since  many scenes were taken in Taiwan, China, and Paris, and since people there have more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possibilities of defying the theory of only existence of  God. 

The main theory of the film is that by using 100 person of human brain capacity , one can achieve the infinite ability of being omnipotent without having possession of one's physical body. While in Buddhism, you can achieve the state of omnipotent / all knowing, by finding your true self, your primordial wisdom, which  is beyond material and physical existence ! 

And yes,   We can become Devine and Transcended !!




Lucy: " Every cell knows and talks to every other cell. They exchange a thousand bits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mselves per second. Cells join together forming a joint web of communication, which in turn forms matter. Cells get together, take on one form, deform, reform — makes no difference, they're all the same. Humans consider themselves unique, so they've rooted their whole theory of existence on their uniqueness. "One" is their unit of "measure" — but its not. All social systems we've put into place are a mere sketch: "one plus one equals two", that's all we've learned, but one plus one has never equaled two — there are in fact no numbers and no letters, we've codified our existence to bring it down to human size, to make it comprehensible, we've created a scale so we can forget its unfathomable scale." 



Thursday, August 21, 2014

Tong Lan ~~~ 自他交換













































這一天,到了龜山看一個朋友。。。。

正想作密宗上師教導的自他交換時,感覺到他強烈的憤怒與悲傷。。。

我滿心的淚水差一點哭了出來。。。

自他交換,是一種練習強大的廣大的慈悲心菩提心的方法。。。

在一切空性當中,當我願意接受你的哀傷,

期待把光明的光,清淨的充滿愛的力量給他時。。。。

也許奇蹟就會發生了!!

我們需要有廣大的勇氣!!

盡量的,我保持最甜美最鎮定的笑容。。。

Tuesday, August 19, 2014

用白話說 "法無我" ~~~~

首页> 慧灯之光> 慧灯之光一 无我的修法(下)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2011-04-23 来源:慧灯之光一


三、法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什么是法我
要精通“法无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来,轮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开以后,“法”的范围就缩小了一点。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见”(执着属于我的东西)以外的所有的有为法和无为法叫作“法”。“我”是什么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释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实在”、“实有”的意思。
在中观里有纷繁复杂的断除“法我”的具体方法,此处舍去复杂的,而只讲最具体的。
(二)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
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第二是观察物质的本体,抉择不住;第三是观察“果”,抉择“不灭”。这样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以后,得到什么结论呢?就是“不生、不住、不灭”,这是三个关键的问题。
佛陀的《般若波罗密多经》和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等经论告诉我们,诸法“不生”、“不住”、“不灭”。而我们却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或者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首先有产生的阶段,之后有存在的阶段,最终有消亡的阶段,即“有生”、“有住”、“有灭”,因此认为一切法都是存在的、实有的。
这是常人的观点,极其简单。他的证据来自于自身的眼耳鼻舌身,对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就判断它存在。比如:当眼睛看到“蝉”的诞生、生长变化直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就说:“蝉有生、有住、有灭。”又如,当敲击或吹奏某一乐器时,耳识就感觉到一种声音的产生;这种声音持续一分钟也好、一小时也好,都认为它仍然存在,这是住的阶段;最后它停止的时候,又认为这种声音消失了。实际上,外面存不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呢?我们凡夫认为存在。因为我们听见了或者通过仪器看到了声波,这就是证据,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证据。而这些证据都来自于耳识和眼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认为它们是不会有幻觉的,一切都是它们说了算:它们听到、看到,就认为有;它们没有听到、看到,就认为没有。这是常人的逻辑,也就是我们的基本逻辑,也就是全人类、全部生命的简单逻辑。如果眼耳鼻舌身有错,要用怎样的办法来挽救呢?没法挽救。这时,即便使用最精密、最先进的仪器,还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没有办法认识事物。因为,一切的证据都来自于眼耳鼻舌身,假如它们有错的话,我们就毫无办法了。这就是常人的观点。
佛的般若波罗密多的观点是什么呢?虽然佛理解常人的观点,但是佛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常人。佛说过:我不与世俗人争论,但世俗人会与我争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说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是看到了,从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这些存在的东西。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如前所讲,我们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而证据则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即使是上师或佛陀的教言,也要通过耳朵才能听闻,不然如何闻法呢?总而言之,如果不靠眼耳鼻舌身,我们是没有办法辨别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而现在,我们却要通过佛的推理方法来推理观察。

(三)抉择法无我的逻辑
1、从因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生。从因的角度推理,叫作“破自他生因”。“破自他生”是指破除“自生”和“他生”,这种推理的逻辑叫作“因”。破自他生因也叫作金刚屑因。这种逻辑是如何推理的呢?
首先,要观察有无“自生”的可能。这是不可能的!平时,我们也不认为诸法是“自生”的。在外道中,有“自生”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个比喻:从太阳落山到第二天天明之前,虽然看不见太阳,但是,不是太阳不存在,太阳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同样,在稻芽没有产生之前,仅仅是看不见稻芽而已,实际上它也是存在的。这是部分外道的观点,常人不这么认为,故也无须特别去破,这里主要是破“他生”。
很多人认为:“他生”是正确的。例如,我们认为稻种和稻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稻芽是他生的。下面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观察时同样没有教条可循。前面曾经讲过,佛教里没有教条。所谓教条,是指对于一个教派的观点和教义,不管是对是错,都要去相信。但佛教并不是这样的,那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如果诸法是“他生”的,就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例如,稻芽如果是因稻种而生的,那么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时存在,就不对了。因为,这意味着因、果同时存在,即因存在时果也存在,果存在时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时候果(自己)已经成立了,因还须对果起什么作用吗?实际上,这个因是没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种而生。这种逻辑,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
“同时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两个事物不是相互观待的,而是各各独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联系。“因”根本没有给“果”带来什么影响,怎么会是它的因呢?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有因有缘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时存在是不对的。
不过,很少有人觉得因果是同时存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年长出来的稻芽,在今年的稻种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当温度、湿度等所有的条件具备以后,才会产生一个以前不存在的新稻芽。”这是宏观世界中常人很粗陋的观点,而微观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概念。当我们在最微观的世界中去观察时,会发现微观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第二刹那时,第一刹那已经不存在了;而第一刹那时,第二刹那还没有诞生,那么,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仅仅是一个刹那而已。
这一点,很多学物理的人都知道。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来自于此。测不准原理是指:对于一个非常小的粒子来说,它的速度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量的。如果它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速度就无法测量;如果它的速度能够测量,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因为,速度=距离÷时间,而距离=终点位置-起点位置,时间=终止时间-起始时间,可是,粒子没有时间的相续,仅仅是一刹那地存在,它的速度自然也就无法测量了。量子物理已经比较接近佛教的有些观点了,但佛教所讲更加细致入微。
在这样的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刹那地存在。如果认为,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因(条件)都具备以后,于第二个刹那果才产生,就意味着:在第一个刹那所有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种子、土壤等都具足时,果还不存在;当第二个刹那果产生、存在的时候,所有的因却早已消失不在了,它们从来没有见过面。那么,“因”是怎样把它的“果”产生出来的呢?因存在时,假如果也存在,因就可能给果带来一些影响、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果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因又能影响谁、作用谁呢?仔细想想,因存在时,“果”就像虚空一样,“因”能对虚空起作用吗?不可能的!同样,既然因果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前后次序,果存在的时候,因又不存在了,那因怎么起作用呢?这就像死人和活人,当一个人诞生之时,另一个人已经死了,那个死人能对这个活人做什么事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无法见面。在微观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前后的两个物质不可能在一个时空中同时存在,既然不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因果关系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为何会产生宏观的事物呢?这叫作因缘和合。也就是说,在不观察时,一切都很好,可得的都能得到;但是,细微观察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证据,得不到因果的关系,那些平时认为非常实在的东西就开始在我们手中消失了。

经过以上分析,“他生”是不成立的。但是,只有在微观世界中才能这样推理。在宏观世界中,因果就像父亲和儿子一样是可以见面的,这是常人的观点。实际上,宏观世界中所谓的“因”“果”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
“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那么“自他共生”更不成立,除此之外,有没有第四种生呢?没有!由此可见,所有的物质是“不生”的。因果关系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而是我们眼耳鼻舌的结论。从眼耳鼻舌的角度看,有因果的存在、有六道轮回、有学佛成佛……;但是,通过逻辑推理,从非常微观的角度去看,这一切都不存在。
请大家好好思维一下,我们认为所有的物质是可以产生的,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正式修行的时候,也如此推理,最后会深深地体会到万法无生。那时,心就专注于“不生”的境界当中,并于此境界中安住下来。刚开始时,时间不会很长,只有几秒钟或一分钟。因为,还没有太大的能力,这个境界会很快消失。消失的时候,又重新开始观察物质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又再次体会到它们是不生的,此时心又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这叫作“不生”的修法。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体会佛所说的“不生”。
平时,我们明明看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的,怎么会是“无生”呢?前面讲了,有为法的产生是我们的眼耳鼻舌的观点和结论,“不生”则是超越了常人概念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学化学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些。当几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会有新的气味或颜色产生。有些气味和颜色在原有的物质上是绝对没有的,但是,当它们和合之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新物质是从何而来的。其实,这叫作因缘和合。万法都处在这样一张因缘的网里、相互观待着,两个或更多的因素组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因素。比如:为何能在完全没有红色的物质当中产生红色呢?为何能在毫无臭味的材料当中产生臭味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无论怎样去寻找,都无法找到答案。“它就是这样产生的!还需要什么证据吗?”人们会这样回答。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眼耳鼻舌的幻觉,佛告诉我们这一切叫作“因缘和合”。万法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眼耳鼻舌却能感受到,佛说这叫作“如幻如梦”。
梦是什么呢?虽然我们在做梦时能看到、感受到梦境,但现实中却并不存在梦中所见的一切现象,所以,梦是虚幻的。同理,我们眼耳鼻舌的所触所及,若用种种方法去观察,就都是不存在的,故称宏观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梦如幻的。这不只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种修法,依此修行是可以证悟的,证悟之后就可以随时控制外境,以前已讲过很多例子。

印度南卓林白玉寺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角度:观察因,抉择不生。
2、从物质本体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住。中观里抉择“无住”的推理方法,叫作“离一异因”,这相当重要,以前也曾讲过多次。所谓的无住,是指眼睛当下所见之物是不存在的。常人认为这句话很荒唐:我们的眼睛明明看见它的存在,为什么说不存在呢?要解释这种疑问,同样要区分二谛(即胜义谛和世俗谛),这点很重要。眼睛看见东西存在是世俗谛,是眼耳鼻舌的结论。所谓的“不存在”不是指眼睛没有看到,眼睛是看到了!比如:做梦时所见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是说没有做过梦,我们确实做梦了。同样,不是说眼睛没看见,我们的眼睛确实看见了它的存在,但它却是不存在的。
比如:将一块布分解成毛线、毛线分解成羊毛、羊毛分解成微尘、微尘分解成更小的微尘,再分解下去,最小的微尘是什么呢?所谓最小的微尘是指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再分的粒子。为什么不能再分呢?如果要它成立就不能再分;如果无须成立它,要看透它究竟是什么,就要分到底。再分下去,连最小的微尘也不能成立。最后,这块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人体等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这样分解的,分解到最后都会消失的。这是我们佛教的理论,量子物理还没有达到此境界。
3、从果的角度去观察,抉择不灭。这种推理的逻辑叫作“破有无生因”。“因”是“逻辑”的别名,是指推理和抉择的工具。通过此“因”去观察,可以破“有无生”。何为“有无生”呢?比如:播下稻种之后可以发出稻芽,那么,稻种是产生了原“有”的稻芽,还是产生了从“无”中生有的稻芽呢?这叫做“有”、“无”。我们要思维在稻芽发出的时候,是已经存在的稻芽产生出来呢,还是以前不存在的稻芽现在产生出来了?也就是观察果的本体在果没有诞生之前是有还是无?不是说诞生之后的有无,而是说诞生之前的有无。
如果说果诞生之前是“有”,就是自生,一般人都不这样认为,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常人以为在果诞生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因缘和合后它就存在了。也就是说,在果诞生之前,因法存在的时候,果法是不存在的,是“无”。如果这样,因又是如何让果产生的呢?比如说:如果有树木的存在,斧头、锯子才可以去砍它、锯它;如果没有树木的话,拿斧头、锯子去砍什么、锯什么呢?因为树木不存在,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起作用。在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因绝对没有办法让果产生,果也无法看到因的存在,只是在因缘聚合之时果就出现了,因缘和合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以为,农民种庄稼的时候只有因没有果。正因为没有果才要种庄稼,如果已经有了果,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农民就无须种地了。正是种地之后的种种因缘,才使“没有的果”产生。但是,“没有的果”就像虚空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又是如何让它诞生的呢?在极细微的微观世界中观察,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因能让“没有的果”诞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灭。这就像一个人若没有诞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没有存活过,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样。
四)法无我的观修次第
修法时,我们闭着眼睛认真地思维之后,深深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灭”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以前认为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然后心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前所讲,这叫作观修空性,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观修只是静坐,虽然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前面曾经提到过,动物冬眠的时间也很长,却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没有正知正见只是不起念头,则毫无意义可言。当我们深度睡眠的时候同样没有思维,人昏迷时也没有思维,可这些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天人不是在一天两天,而是在很多劫当中都能不起一个杂念(学过《俱舍》的人知道,“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就人类的时间而言,是难以统计的极其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仅是追求静心这一点并无用处,还需要有正知正见。
对于初期的修行人来说,正知正见是通过思维而获得的。当然,学密宗的人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或是大圆满的窍诀,也许无须通过如此复杂的思维就可以轻松地证悟。但是,这种轻松地证悟是需要条件的,要在修加行、积累资粮等众多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若因缘不具足也没有那么轻松,所以观修是非常重要的。
观修的含义是指,在没有空性感受的时候去思维,有了感受时就不再思维,心在这种境界当中安住下来,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又去观察。通过中观的修法对空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体会后,再修大圆满的窍诀很快就可以证悟。因为,中观的修法已经为修大圆满铺路、奠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除非是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否则一般的人会因执着极其浓厚而很难在一刹那间证悟。仅仅通过中观的修法也是可以证悟的,但与密宗的窍诀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这些是中观抉择“法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在中观的论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从因、果、本体这三个角度来抉择诸法不生、不灭、不住。不生不灭是物质的本体,是实在的;有生有灭是物质的现象,是虚幻的。但我们不能以空性为由而不取舍善恶因果,这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能以存在因果为由而执着不空,这同样是很大的错误。二谛必须圆融才谈得上是中观。
在人无我的修法里提到过,现在有些居士听到禅宗里面讲不执着,便对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统统说一句“不执着”(意思是可以不做这些)。“不执着”是最后的境界,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不执着呢?!从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讲禅宗时就是说一切都不要执着。一些西藏人听信其言,导致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已经断了供品。这种做法实在让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迎请了噶玛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观论师来与摩诃衍辩论。为什么要与他辩论呢?因为他不讲究次第,而只说一句“不执着”,这会误导很多初学者。
如果能够证悟,就可以不执着,但这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没有证悟,刚开始时就不执着于思维、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么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所阐释的那样:如果“不执着”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众生在修行上都是不执着的,但他们却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既不能堕“有边”,也不能堕“无边”。所谓堕“无边”,就是指听到禅宗讲的一些“不执着”、“不可思不可言”,以及中观有关空性的字眼,就认为无须作因果的取舍,无须修行,无须做世俗的布施、持戒等等。所谓堕“有边”,是指因为听说了佛、三宝、四谛、因果和轮回的存在,就认为一切是实在的、不空的。首先,我们不要堕二边,行中道;最后,就无所谓中道或二边,完全没有边执了。在达到这个境界时,就能够自由自在了;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走这些边道。
在证悟空性之后,禅定时心就专注于空性,从此时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但因为尚未成佛,还是会出定的。出定之后,依然有山河大地的存在,在这个境界里仍然要积累资粮、清净罪业、注重因果的取舍。如此修行,才能成佛有望。

五)修法无我的作用
空性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断除“我执”,而且可以帮我们断除贪心、嗔心等烦恼障和一切所知障。一般来说,有贪心就修不净观,有嗔恨心就修慈心。可是,如果证悟了空性,贪心、嗔心就无须不净观和慈悲心来解决,空性就可以解决一切,它是一种综合的对治法。这是中观的修法,是思维和安住的交替:思维到感受至深时就静下来,再不思维,专注于此境界中直至感受消失,又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和安住,如是反复轮换,这是初期最好的空性修法。除非你们能在一刹那间证悟大圆满,否则空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上去的。这样修至少能够在心里播下殊胜的解脱种子,对治贪、嗔、痴和执着也有明显的作用。
汉地很多居士喜欢念诵《金刚经》、《心经》、《药师经》和《地藏经》,这当然很好。如果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帮助,无论是念经、烧香或拜佛都很殊胜,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修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若要解脱,必须要修这些修法。
(六)结尾
对这些修法,我是用世俗的语言而非佛教术语来讲述的。如果用佛教的专有名词来讲,恐怕很多人会感觉陌生、难以通达,这样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讲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典,而不是我擅自胡诌的。在这些方面,我不敢随意乱讲。
从以前介绍的全部内容,已经具备了一条比较完整的解脱道路。如果一个人能真实依此去做,就基本上可以到达比较高的境界。如果不做,则即使学遍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也不会对修行有太大帮助。修行是很重要的!
除了空性以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的道理和修法,可以在同学、同事之间或居士当中互相讨论,也可以给不信佛的人讲一些皈依的利益和修行的必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虽然不算是传法,但在讨论或聊天时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于无形中会利益其他的众生,这是有必要的。其他的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只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才能解决。目前,绝大多数人仍处于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阶段,不要着急去修空性。若是非常喜欢空性的人,也可以抽时间修一修。但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Monday, August 18, 2014

Taking a bath in the nature !!!

What a meditative spot for taking a spiritual bath ~~ :)This fantasy like haven  is located in Italy as for my future traveling destination, as for meditative and spiritual purpose … 

Dharma King Penor Yangshi has shown his  extraordinary temperament  in many ways, as he pointed one finger to the heaven manifesting his realization of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as the Buddha did when he was born.
The enthronement ceremony lasted for 10 hours, while Yongshi  was seated joyfully on the throne for 10 hours without any tiresome or aggression , as other 2 year old kid would do .
Quite amazing ! Not only his natural posture and the way he grant bliss to the crowd, his inborn meditative ability has manifested another sign of Penor Rinpoche's  reincarnation !

These two heart son of Penor Rinpoche, Karma Kuchen Rinpoche and Mugsang Kuchen Rinpoche were having a wonderful picnic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fter the ceremony !

Saturday, August 16, 2014

Fashion Place in Taipei ~~~

In BlueGirl and Moschino ~

A Relaxing Sunday Afternoon in Taipei ~~~~

Drinking Cocktails at Non Zero Cafe ~~~


This cool and fashionable outfit does go beyond my usual style of appearance ; however, does it manifest that my state of mind has been transgressed ?

Well ~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I do percieve all the phenomenon with vast possibilities and openness  post to my retreat session, which has slowly transformed my mind into a more receptive,  observant and fortuanately a compassionate one … :)

To be a meditator, a practitioner does not have to dress like Goddess everyday, or a princess…I suppose…

Today's Meditation : Play !!!!

“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 George Bernard Shaw

Today’s meditation connects us to the playful nature of our joyful self. Vedic wisdom tells us that all creation arises from Lila, or cosmic play. Expressing our playful nature is a valuable way to stay creative, receptive, and revitalized. When we have fun, we are dancing and singing along with the story of our life. We find our hearts, minds and bodies are lighter and happier. Play time not only makes us feel better, it spiritually rejuvenates us as well.

Our meditation today brings our awareness to this source of playfulness deep within, allowing us to bring this sense of fun and joy into our daily lives. Let the child in you go out and play.




Monday, August 11, 2014

The Best Ice Cream in Town ~~~~

At this very moment in time, we are facing various destructive obscurations, obstacles , warfares, explosions, epidemics, and yes, believe it or not , there will be more difficulties to come.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will forever remain true , that is withholding a loving and compassionate heart, boundlessly in time and limitless in objects and numbers ...

Valentine Wishes: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eradicate their sufferings and causes of such;
May I always have love, compassion and Bohddichitta toward whomever I counter ;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achieve happiness and the causes of such;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always dwell in joyful peace and equanimity !!


青藏高原~~~~



Every material particles arise and disappear in the space like a Rainbow which withholds nothing , and appears as ephemeral as morning due, as stochastic as our thoughts , much alike our sweet dreams ...!! 

Cherish the very moment !! @ 青藏高原~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如彩虹一般的短暫,虛幻如夢,如晨露,像我們昇起又落下的念頭般,永恆不斷的改變現起消失再以另種方式展現⋯⋯⋯這是悲傷的美麗,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每一刻的相逢,不攀緣的寬廣的心~~~~

Tuesday, August 5, 2014

How to transcend your mind ?

Guru Rinpoche ~~~~~~~
本然的心,
就是光明如來藏,
就是佛,
就是佛的智慧。
就是空性!

當意識不存在時,

包括第六意識,第八意識,
所有的念頭都消失了,
所有想的心,思維的心都停止了,
不思維過去現在未來,也不觀察,
一切平等,一切清淨,
When the thinking mind is gone, you are entering the nature of mind, the emptiness, the primordial wisdom !!

我們才是進入了真正的禪定的虛空中,空性境界!

所謂的融入,與上師融為一體,
上師的心即是光明如來藏,
我的心也是光明如來藏:
身語意,心與心,菩提心與智慧,無二無別。
並不是兩個個體容在一起,
而是心的本性從來沒有分開過,
找到了原來的心的本性,即是融入,
我的心就是上師的心,上師的智慧,
我的心就是佛菩薩的壇城。
此時,完全沒有念頭雜想,
進入了光明的本然的心,
即是融入空性

安住在此!!

所謂尋找上師,就是通過世俗諦的上師,
憕悟到勝義諦的上師,
也就是找到自己原本的心的本體,
光明如來藏,
也就是佛的法身!

勝義諦的上師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
認為佛的身體就是佛的人
他永遠見不到佛!!
佛是佛的智慧的心性!!!

回向出定後,
在日常生活中,
一切現象都是上師的顯現!!!!
平時要反覆的安住在這樣的狀態中。